乌金之变,日新月异。小保当矿业公司深耕煤矿智能化建设,以全力推进数据共享、创新创效、智能化系统常态化运行为抓手,精细感知企业生产管理的“心跳”和“脉搏”,全面夯实高质量发展的“智慧”底座。
用数据共享的“纸张”,铺就安全生产“基底”
“数据中台能够打通各子系统间的数据传输,实现了数据共享,不仅提高了矿井数据质量,还解决了综合数据分析与展示数据不同源的问题。”该公司机电物资管理部智能化业务主管讲道。
打破“数据孤岛”,让数据“江河入海”是数据中台的核心原则。这个“智慧大脑”不仅能收集、挖掘矿山生产各方面数据,还能进一步完成数据规划、数仓建设、数据治理等流程。打通各系统间的数据屏障后,煤矿生产子系统和经营管理类系统数据就能在同一片“海域”中进行汇聚和管理,实现了数据应用统一汇聚统一出口、共建数据体系和共享数据服务的能力,“人—机—环”全面感知,数据融合互通共享。目前,数据中台已累计接入了矿井综采、主运输、主排水以及人力资源、资产管理等共计64个子系统数据,建立了288个标准化的数据模型表。同时,接入了4万多个监测监控点位的数据,为42个系统提供数据共享服务,共享数据接口的日数据访问量接近20万次。
用自主研发的“画笔”勾勒动能澎湃“轮廓”
“刮板输送机配置的液压马达扭矩过小,无法满足长运距刮板输送机的检修需求,严重影响检修效率。”
“进口煤机过煤空间小,易造成煤机堵大块、刮板输送机过载现象,无法满足高速截割状态下煤流运输需求。”
……
面对引进国外设备造成的“卡脖子”难题,该公司将目光转向自主研发与国产化之路。通过邀请国内知名生产制造厂商进行驻矿调研、跟踪设备运行情况、收集运行参数、现场测绘等途径,将控制系统、进口刮板输送机减速机、变频一体机以及26项配件等进行了国产化替代升级,克服了进口刮板输送机存在的过煤空间狭窄、供货周期长、智能化接口不开放等问题,综采工作面月产量不断刷新纪录。
科研技术的持续攻关与装备制造的不断升级,让该公司的“三机一架”、智能化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装备水平节节攀升,全国首创的450米国产超长智能综采工作面投产以来,更是大幅提升了生产效能,为破解技术难题、推动设备国产化进程树立了行业标杆。
用智慧运行的“颜料”涂抹提质增效“色彩”
“调度指挥中心,132202综采工作面设备安全确认完毕,一切正常。”该公司一号煤矿综采一队跟班队干在500米深的井下,正向地面智能调度指挥中心报告现况。
来到调度指挥控制中心,中央大屏幕能够实时观察132202综采工作面的每个角落,割煤机根据大数据指令和工作面三维地质建模自主割煤,这样的场景在百米井下每天都在上演。
为进一步加强智能化系统常态化运行,提高智能化系统运行质量,公司建立健全矿井七大类169个智能化子系统考核评分体系,修订下发了《智能化系统常态化运行考核管理办法》,并按照自建、统建、各大系统每月对信息化、智能化系统运行指标及其变化量进行常态化运行自评价,实现了对系统运行状态的精准掌握与持续改进。
在智能化系统和“三大一超”工作面开采工艺、先进的围岩控制技术加持下,该公司日产量勇创佳绩,各系统实现了安全稳定运行。下一步,该公司将持续严格落实定期考核工作机制,推进智能化系统常态化运行,强化对已建成系统的“后评价体系”,促使智能化系统不断向“好用、适用、实用”方向迭代优化。(王宇)